目录
自然资源说概述
参考文献
自然资源说概述自然资源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凡涅克(Jaroslav Vanek)和波斯特纳(Harry Postner)等。他们认为,里昂惕夫之谜所以产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里昂惕夫在对美国的对外贸易进行经验验证研究时,仅拘泥于要素禀赋理论关于贸易模型只包含资本和劳动两种要素的假定,忽略了自然资源这样一种非常重要的要素。一旦将自然资源要素纳入理论讨论的范畴,“谜底”也就自然而然地毫无玄妙可言了。
就此,凡涅克指出了两点:
1、在美国,有些自然资源的确是相对稀缺的,或者美国为了对本国的自然资源加以“战略性保护”,显得相对稀缺。因此,美国每年都从国外大量进口自然资源密集型商品;
2、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自然资源要素投入同资本要素投入之间一般说来存在极强的相互跟进(或曰相互补充)的关系(Complementary Relations),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资本要素和自然资源要素不可以相互替代。这就是说,需要耗费大量自然资源的商品,在其生产过程中,一般也要投入大量的资本要素。
凡涅克认为,从以上两点认识出发,里昂惕夫之“谜”是不难理解的。美国进口商品中资本要素的相对密集程度较高只是一种“表面现象”,从中不能推出美国变成了一个资本要素相对稀缺的国家,因而需要从国外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的结论。这种现象只是反映了美国大量进口的自然资源密集型商品(Natural Resources Intensive Goods)同时又是资本密集型商品的客观现实。
凡涅克举例说,美国每年都要进口大量的石油和石油制品。这些当然属于自然资源密集型商品之列。然而,原油的勘探、开采、提炼、运输,以及各种石油制品(如汽油、柴油、液化气、天然气等)的制作、储存、运输的整个过程中,势必要有巨额的资本投入。这样,石油和石油制品同时又是资本密集型商品。因此,美国在大量进口石油和石油制品的同时,物化在这些商品中的资本要素也一并进口到了美国,这是毫不奇怪的。但是,这种贸易流向只能归因于美国的石油资源“相对”稀缺(众所周知,美国自身的石油储藏其实相当可观,只是出于更为“经济”的考虑和“保护”本国战略资源的目的,美国更倾向于进口廉价石油罢了),而决不能归因于美国的资本要素供给不足。况且,多方面材料表明,尽管美国的确地大物博,但随着美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它的自然资源也正在变得相对稀缺起来。同时,为了有意识地保护自身的自然生资源已是不争的事实。而且,这种状况已经成为左右美国对外贸易结构及其商品流向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在凡涅克看来,里昂惕夫恰恰是没有充分注意到这个因素,才导致了“谜”的出现。
1975年,波斯特纳根据凡涅克的自然资源说,重新验证了加拿大1970年的对外贸易结构和商品流向。波斯特纳发现,无论是从总体情况考察,还是同美国的双边贸易,自然资源要素在加拿大的对外贸易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作为一个自然资源要素相对丰裕的国家(A country relatively abundant in natural resources),加拿大主要是出口自然资源密集型商品。由于自然资源密集型商品生产过程中自然资源要素投入同资本要素投入之间存在相互跟进的关系,导致加拿大出口商品中的资本密集程度相对提高,因而看起来,加拿大好像是在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
参考文献 [1]凡涅克. 要素比例理论:自然资源要素研究(J).《Kyklos杂志》,1968年,第4期 [2]H. 波斯特纳. 加拿大国际贸易中的要素构成(J).《加拿大经济学会会刊》,1975年